多重有利因素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发布日期:2024-03-08 05:45    点击次数:169

  王希学本报记者|赵庆国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刘苏社表示,回顾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在战胜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进”“好”三大特征。展望2024年,我国发展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因素依然较多。突出做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刘苏社介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对发展改革工作的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刘苏社表示,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改革和创新、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等方面的重点职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更加注重扩大有效需求,更加注重依靠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提高宏观政策成效,突出做好七个方面工作。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稳步恢复和扩大,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力提效用好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进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提升境外投资质量和水平。四是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加快推动节能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六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七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在发展中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十四五”规划“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在回答记者有关“十四五”规划中期报告提问时,刘苏社表示,“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对“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2023年12月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刘苏社介绍,从主要目标指标看,“十四五”前半程,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项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从重大战略任务看,17个方面重大战略任务总体进展顺利,科技自立自强成效初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从重大工程项目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调度和监测,强化要素保障,目前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6项基本符合预期,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任务落实。刘苏社表示,综合各方情况看,"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总体上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两个"过半"是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等各项困难和风险挑战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十四五"以来,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扎实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以及经费支持。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四是完善科研人员培养使用机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吸引政策。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金贤东介绍,2023年,在市场需求拉动、宏观政策推动以及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呈现出三方面显著特征。一是产销规模创历史新高。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二是渗透率稳步提升。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达31.6%,较2022年提升6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为6.1%,较2022年底提升2个百分点。三是配套设施不断健全。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设施859.6万台,数量居全球第一,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金贤东介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提振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作出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完善政策,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三个加快"。一是加快优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强化汽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三是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充电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袁达表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4年开年第一个工作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福建省晋江市召开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会上发布了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展示了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有关部门和地方也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举措,激励支持民营企业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国家发展改革委不断加强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再次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认真听取相关企业建议诉求,持续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实际困难。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困难,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重点是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不断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二是狠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会同有关方面打造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关行动。加强涉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一致性评估。三是持续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渠道。不断健全民营经济形势监测指标体系,加强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综合分析。健全完善多层次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坚持从个案和整体上及时掌握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力争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四是积极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各方面统筹协调联动,凝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总结推广各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举措,推动各地加强互学互鉴。推出一批敢闯敢干、改革创新的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营造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积极关心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打造一流的城市群,2023年各区域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果如何?在推动各区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对此,刘苏社表示,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地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为进一步推动重点区域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主动引导重点区域加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一是抓顶层设计,立足区域特点有针对性作出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出台重点区域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出台长三角行动方案,这个方案以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截至目前,5个方面17项改革任务都取得了积极进展。2023年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行动计划,这个计划以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为重点,推动大湾区整体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规范便捷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循环畅通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京津冀行动方案目前正在制定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协同发展为重点,支持京津冀地区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和对接合作,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区域高效协同发展。二是抓基层创新,引导地方大力探索更多原创性举措。在重点区域率先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目的就是要积极探索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企业和群众满意度高的创新举措,服务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例如,长三角地区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对涉企高频经营许可事项探索开展"一证多址"改革,实施"亮码检查""一业一查"等创新做法,统筹多部门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三是抓制度建设,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加强重点区域营商环境相关制度建设,是确保改革举措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前提。长三角地区已经在政府采购、海关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市场监管执法尺度和裁量标准等方面,建立起三省一市统一的制度安排。粤港澳大湾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大压力测试,着力在形成更多突破性制度创新成果上下功夫。京津冀三年行动方案也将在强化协作机制上重点谋篇布局。刘苏社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继续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进重点区域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更多便利和更好服务,助力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如何激发消费和投资增长潜力、扩大消费?对此,袁达表示,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既是当期需求,也是未来供给,通过商品或服务购买等链条传导,还能有效带动收入增加、消费扩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适应引领并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袁达表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2024年工作重点是:一方面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要下大力气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一是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二是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三是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质量。改善消费软环境,让群众放心、安心、舒心消费。另一方面,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提高投资综合效益。一是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政府投资更多投向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的能力建设项目,2024年将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与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二是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全面梳理适宜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清单,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行项目推介,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三是推动降低投融资成本。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四是持续加强投资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强化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协同配合,支持重点项目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加强项目资金、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审批手续,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

Powered by 股票正规配资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365站群 © 2013-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