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效到创新 试点将更注重方法过程

发布日期:2024-03-08 05:38    点击次数:59

  本报记者|白雪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包括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保定市、山西省长治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等21个城市,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嘉定氢能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43个产业园区,涉及多种类型的城市和行业。生态环境部表示,开展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聚焦实际问题,明确协同目标、探索协同路径、创新协同管理、引领协同技术,加快形成一批效果好、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案例,将有力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增效和创新是前后承接的关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报记者注意到,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并未提及“增效”,而是增加了“创新”内容,这其中有何深意?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元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的任务来源是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第六部分——开展模式创新,“协同创新”包括区域、城市、产业园区和企业4个方面,此次试点选择的是其中两个方面,并通过产业园区覆盖行业企业。《实施方案》的第四部分强调了“协同增效”,突出工业领域、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领域、生态建设领域等方面,而第五部分强调了“协同控制”,包括大气、水、土、固体废物等方面。因此,在周元驰看来,“协同增效”和“协同创新”并不是取舍的关系,而是前后承接的关系。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就是要充分考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源性和异质性,通过对环境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实施路径、技术措施、政策机制、管理体系等优化创新,以较低成本、更高效率开展协同控制,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共赢。在创新试点实施过程中,以减污为牵引强化重点区域、行业和领域降碳措施,以降碳为引领解决环境污染根源性和结构性问题,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优化治理路径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打造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排放减量化、资源循环化的协同创新模式,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整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周元驰进一步解释说:“污碳排放具有同源性和异质性,石化燃料的燃烧既有污染物排放也有碳排放,从石化燃料向新能源的转换,就是一个减污降碳协同的过程。然而,在能源领域之外还有大量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既有污染物排放、又产生碳排放。此外,污染物治理过程也是一个增加碳排放的过程。因此,协同创新需要考虑协同增效、协同控制,并通过协同创新来寻找到合适的路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增效”强调的是结果,而“创新”则更侧重于方法和过程。“创新”是鼓励各试点能够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实现减污降碳,而不仅仅是追求最终效果。这种转变强调了创新在减污降碳工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各试点积极探索,寻找更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减污降碳目标。试点单位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代表性较强城市和产业园区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同时它们也是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高发区域。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积极推行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通过探索和实践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和产业园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路径。据了解,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试点城市涵盖资源型、工业型、综合型、生态良好型等多种类型,产业园区涉及钢铁、有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多个行业,试点单位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代表性较强,与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衔接,与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相适应,充分体现了多领域、多层次创新试点的工作导向和实践要求。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组织申报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的函》显示,试点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批不同类型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和园区,实现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同步显著下降,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和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减污降碳协同度得到有效提升。对试点城市而言,试点任务包括创新减污降碳协同政策体系、减污降碳协同减排路径、创新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开展重点领域协同试点等。在产业园区方面,试点任务包括探索协同减排技术路径、探索协同创新管理体系、探索基础设施协同模式、开展重点行业协同试点等。在业内专家看来,试点城市和产业园区在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时,需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污染物排放控制、清洁能源推广、环境治理与修复、环保管理模式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展开,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绿色经济发展。周元驰告诉本报记者:“此次试点的特点是,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在明确试点探索的主要方向的同时,要求城市和产业园区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若干领域或行业开展自选试点。同时还设立了定期会商、任务交办、跟踪评估、技术帮扶、总结推广、成果宣传等机制,确保试点工作能够稳步推进,获得实效。”据了解,近期由中国环科院、规划院等机构组成7个专家组,已经开始深入城市和产业园区开展对口技术帮扶。周元驰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介绍该试点将围绕政策创新、技术创新、典型示范项目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政策创新包括产业准入管理、协同核算体系、协同激励政策、协同交易机制等方面;技术创新包括在能源、废水、废气、固废、固碳和智慧化领域的技术探索,如加强LNG冷能梯级利用技术应用,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智慧化管理等;在产业领域,选择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代表性的汽车行业、石化化工行业,推动一汽大众、渤化化工发展等标杆企业开展减污降碳技术应用。”周元驰表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将通过试点,加强绿色低碳能源供给,开展海水淡化和浓盐水综合利用,优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动绿色港口及清洁物流建设。各试点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事实上,大部分进入试点名单的城市和产业园区都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具备良好的试点基础。以上海市嘉定氢能港为例,该产业园区在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项目时,重点关注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光伏铺设、供氢网络建设等方面。通过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同时,园区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环保领域的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全国其他城市和产业园区提供借鉴。据悉,该产业园区已集聚氢能与燃料电池企业超60家。目前上海80%的氢能燃料汽车系统产于嘉定氢能港及周边地区,是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车辆和加氢站集中度最高、数量最多的区域。园区将持续聚焦技术领先度、产业集聚度、设施完备度、应用覆盖度、承载能力度和品牌特色度,致力打造“氢注全链”系统生态、“氢+碳-”氢能生态、“氢城未来”赋能生态“三个生态”。业内专家表示,通过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的建设,不仅能够降低试点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提高试点区域内绿色产业的比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此次试点期为3年,各城市和产业园区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在周元驰看来:“各试点要先解决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编制问题,进而识别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管控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做到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五个精准’。后在关键环节开展政策、管理、技术创新,破解减污降碳协同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最后通过工程实践检验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值得注意的是,各试点在开展工作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袁帅告诉本报记者:“各城市和产业园区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减污降碳工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还应注重数据监测和评估,各城市和园区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减污降碳工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

Powered by 股票正规配资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365站群 © 2013-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